聊城大学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坐落在具有中国“江北水城”美誉的聊城市,学校的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始建于1974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
简介
聊城大学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首批入选山东省版“211工程”建设高校,坐落在具有“江北水城”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学校始建于1974年,原名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2011年入选山东省首批名校建设工程立项单位。东方学人季羡林先生生前一直担任学校名誉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博士生导师马春林教授,校长为蔡先金教授。
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培养资格。现设有27个学院、81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152人,其中教授220人、博士354人。学校共2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学校先后有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中,9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8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41人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齐鲁英才、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3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聘请了中国科学院吴培亨院士、张新时院士、汪尔康院士,中国工程院薛群基院士、左铁镛院士、黄伯云院士,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郭亚军教授等60余名知名学者担任外聘教授、兼职或客座教授。
学校占地近3000亩,校舍面积75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260万册,电子书刊20156GB。建有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校园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曾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山东省“花园式单位”“文明校园”等称号,享有"学在聊大"的美誉,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优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几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平均为27%,有的专业超过70%,年底就业率在87%以上。学校有12个国家级、省部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18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44项,为社会培养了13万余名合格毕业生。学校在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拥有两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分析化学、光通信科学与技术)、两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光通信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实验室)、山东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研究基地、山东省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基地、山东省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中该校共有21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9个重点学科:分析化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光学、课程与教学论、自然地理学(黄河下游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系统理论、中国近现代史、分子生物学与抗体药物工程,4个重点实验室:光信息传输与处理(强化)、清洁化学能源技术、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智能信息处理与网络安全,2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运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师教育创新研究。2006年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前期研究专项、“973”子课题、国家“863”计划等各类国家级课题154项,省部级课题374项。有134项科研成果分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SCI等收录论文数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
学校积极扩大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山东,侧重鲁西、辐射中原、面向全国,积极服务于区域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了"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学校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多次获得"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山东省德育先进高校"、" 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济南军区国防生培养工作特别奖"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每年多次报道该校的工作成绩经验。江泽民、吴邦国、吴官正、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等多次来该校视察,对该校的发展给予指导和充分肯定。[1]
新时期,学校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特色亮校"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为实现该校科学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