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鲁教高〔2011〕9号),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山东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学校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现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强化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立足国际化视野,按照分类指导、优化结构、强化优势、彰显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牵引,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使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更加紧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教学方式有所突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共享程度广泛深入,效益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加完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内容
“本科教学工程”主要包括学科专业改革、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成果培育、教学能力提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科专业综合改革计划
1.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结合学校实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强化优势、彰显特色、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重点学科资源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建设,使这些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利用五年时间立项建设校级特色专业25个。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校级特色专业50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20个。
2. 新办专业强化项目。进一步加强新办专业建设,提高新办专业教学质量,引导新办专业办出特色,形成优势。要合理规划,科学论证,提高新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代性,完善新办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切实提高新办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设立专项经费,为新办专业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有效促进新办专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计划
3.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全面推进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进一步加强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不断提升建设水平,切实发挥精品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150门,新增省级以上精品课程20门。力争到“十二五”末,搭建起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特色鲜明、使用广泛的国家、省、校、院四级精品课程体系。
在各级精品课程基础上,精选教学效果优秀、教学模式先进、学生受益面广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发展课程等进行重点建设,立项建设学校优质视频示范课程50门。
进一步加强双语课程的教学建设,培养从事双语教学的优秀师资,改进双语教学方法,提升双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0门。
4. 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项目。大力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引进或开发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资源网,实现覆盖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的资源网络,建立优质视频示范课程专题网站,努力建设涵盖全校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鼓励广大学生积极上网学习,丰富主辅修制和二学位教学形式,为更多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5.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推进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着力构建面向各类学生、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
6. 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进一步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实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新途径,强化对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创新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为实验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50个校级品牌实践教学基地。
7.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项目。进一步加大对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不断推进优秀学生参与科研、开展科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开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十二五”期间,力争承担国家资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重大教改成果培育计划
8.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瞄准人才培养质量中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关键环节,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成果固化到教学实践中去,以此引领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9. 教学管理创新研究立项项目。加强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通过立项研究,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化管理,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十二五”期间,分两批共立项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和教学管理创新研究项目300项,力争获得省级立项项目40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遴选25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和建设,为新一届教学成果奖申报奠定基础。
(五)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10. 教学名师评选项目。继续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大力表彰长期坚守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榜样导向作用,切实调动教师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十二五”期间,评选30名校级教学名师,争取10人入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到“十二五”末,学校有校级教学名师60人,省级教学名师2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7人。
11.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优秀、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利用五年时间立项建设50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校级教学团队50个,省级以上教学团队10个。
12. 青年教师成长项目。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任教师必须指定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导师要指导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导师要坚持每学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并定期组织评课议课活动,切实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机制,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本科教学研究。每年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竞赛和青年教师优秀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本科教学工程”由学校统一组织,分步实施。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务处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二)经费保障。学校提供经费保障,每年投入200万元,设立“质量工程”专项经费。各学院要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项目建设。
(三)健全制度。建立项目评审、公示、检查和验收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检查和绩效评估。结合学校特色和办学定位,对发展前景较好、创新性较强的项目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进行重点培育。对进展不好的项目将终止经费支持,直至撤销项目资格。
“本科教学工程”是学校应对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新形势,推动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和保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重点培育,明确目标要求,充分调查研究论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切实保障各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有力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山东师范大学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