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研究旨在探究十年课程改革后,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研究调查了北京、江苏、河南和安徽四省七市共十二所学校,发放问卷八百余份,对学习方式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和匹配。针对结果,本研究从提高对学生学习方式重要性的认识、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重点支持薄弱环节、提高家长的意识、提高教师能力、重建课程架构以及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课程改革前,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低;历经十年课程改革后,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如何,是否达到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又该如何应对?本研究正是基于上述问题,展开了对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期望能够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尽绵薄之力。
首先,本研究选取安徽省两所学校作为前测试点;之后在河南省内分别选取市县乡三种类型的中小学为省内样本,从市县乡的角度分析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最后选取北京市、江苏省和河南省同程度的中小学为省间样本,从地域的角度进行分析。本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715份,先进行整体分析,并探究地域、城乡之间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通过对五种学习方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到学习方式的显著影响因素;并通过逐步回归,构建数学模型,以帮助对五种学习方式进行预测;最后,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探讨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善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型学习和合作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不理想,尚未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改革重点应放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和初中生学生身上;应以提高家长理念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增强教师素质仍是重中之重。
针对分析结果,本研究从提高对学生学习方式重要性的认识、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重点支持薄弱环节、提高家长的意识、提高教师能力、重建课程架构以及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三等奖
2011年校级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