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定居工程是近年国家为了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生态重建项目。研究选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为例,以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法相结合,从文化适应角度提出在重视玛曲县生态重建的同时也要关注其文化重建。本文从生计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情况、宗教信仰等内容综合分析了玛曲牧民定居后的文化重建情况,探究文化重建与生态重建协调发展的平衡模式。
文化重建与生态重建不可分割。玛曲县游牧民定居工程是该地区的重要生态重建措施之一。玛曲县拟用3年时间完成4613户23434人的游牧民定居任务。研究通过普查和抽样方式选取玛曲县5个调研点(共11个),最终得到95份户主访谈问卷和118份个人访谈问卷(有牧户尚未搬迁入房,加之是夏季,很多牧民返回牧场放牧,问卷调查对象有限)。调查显示,玛曲定居牧民在生计方式、生活方式(含服装、饮食、居住、交通)、人际交往、教育情况、宗教信仰等方面发生了变迁。其中,生计方式的转变,服装和饮食的变化,加上学校教育的增强,对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国家在制定定居工程政策时应该注意到定居后农牧民的生计出路、未来的教育问题、民族语言的保护和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在这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周围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而且也要关注人类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不仅要从了解大自然出发掌握人类文化,而且也应该要从保护大自然的立场出发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三等奖
本文是2010年本校“君政基金”科研见习进修项目成果论文,被收入本校君政学者论文集;本文荣获本校2010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本文获得本校第十四届"赵俪生奖学金"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