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 优秀作品>>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重庆力帆:经济“新常态”下汽车行业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小类:
社会
简介:

简介:主要利用经济“新常态”下的“一带一路”战略政策,对力帆的“走出去”战略加以分析研究,为力帆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并为国内相关企业及其他产业提供一定经验和启示。

详细介绍:

力帆在经济“新常态”下“走出去”的做法: (一)在产品上,力帆在品牌推广和营销策略上进行了“创新”,实现了产品的“走出去”: 1. 实行金融创新。力帆在海外建立自己的汽车金融项目。以比当地银行利息率低(国外(以俄罗斯为例)银行的利息率高达20%)的方式向汽车消费者进行贷款,在增加销量的同时,赚取当中的利息差。 2. 推广汽车4s店和2s店。力帆是全国第一家在海外建立4s店的企业。2s店则主打“服务”,在海外建立社会服务点。通过提供优质的、高于其他国内同行的售后服务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范围覆盖率、消费者服务满意度及产品知名度。 3. 发展电子商务。力帆在俄罗斯市场的二三季度做了电子商务,和电商平台进行合作(类似于京东,淘宝),虽然销量比起实体销售不算多,但是在提高产品知名度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4. 借势营销或者事件营销,比如,力帆通过在海外开展的“拯救南北雨林”大型主题公益活动,提高本企业知名度。 (二)在人才上,力帆着眼于人才全球化,安排技术骨干到海外求经,寻求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技术资源,实现了人才的“走出去”。 力帆意识到现行国际商业规则是人才的全球化,简单来说即“以白制白,以黑制黑”。除了出口,力帆招收一大批员工,进行封闭式训练,强化英语学习后,向海外派出“青年远征军”,学习先进技术。 (三)在经验上,力帆虚心向奇瑞、丰田等学习。奇瑞巴西项目首期建成年产五万辆的工厂,并于2014年11月正式投产,二期建成包含研发中心、部分供应商在内的奇瑞创业园,年产15万辆汽车。奇瑞以巴西工厂作为基地,跨过贸易壁垒,进军南美共同市场。借鉴奇瑞成功经验,力帆随后在埃塞俄比亚再投2000万元建设预期年产达8000辆的第二个工厂,并于2014年12月正式投产。 (四)在管理上,以国内外汽车4s店展销模式的差异为例,国内4s店为“一店一品牌”,国外4s店则存在“一店多品牌”的情况,对此,力帆的现有方案是给终端销售人员额外的业绩补贴,通过完善激励机制,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营销工作。同时,力帆致力于改善4s店的布局、建设与管理等,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收起)

获奖情况: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级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