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FP-GNN和FGBERT两种用于药物分子性质预测的深度学习QSAR建模方法,具有更强的准确度和抗噪音能力。基于此构建的idrugMap平台用于多疾病药物发现,解决了数据不平衡等问题。研究还发现了新冠病毒的结合变异并开发了抗病毒药物莱素理,验证了其抑制活性。这些成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加速药物发现和优化,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工具和资源。
"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定量构效关系(QASR)建模方法**是药物设计中的重要工具,用于预测药物分子的性质和生物活性。然而,基于AI的QSAR研究面临一些挑战,如**模型准确度、建模数据集关联、模型解释性和药物活性预测精度**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FP-GNN**的自适应深度学习QSAR建模方法,结合了分子图和互补指纹的特点。该方法具有更强的抗数据噪音能力,并且在准确度方面超过了现有的多种算法。**FP-GNN还可用于多任务学习**,可以预测多个药物的活性,捕捉药物之间的相关信息。
为了解决数据量少、数据不平衡等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手动策划数据的实验验证资源数据库,如综合工具VDDB,其中包含大量医学重要病毒的药理学数据和相关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这个丰富的数据库基础上,本文将FP-GNN等算法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药物发现,**构建了一个一体化多疾病药物发现平台idrugMap**,旨在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成本。
此外,本研究还利用**蛋白质对接、蛋白质结构图和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新冠病毒的结合变异,并发现了潜在的抑制剂。在此基础上,团队与广东盛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抗新冠病毒潜在药物莱素理,并在实验中验证了其抑制活性。通过这些研究,本文提出的方法和平台为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为加速药物发现和优化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资源。
### 项目亮点:
##### 1.AI制药——深度学习计算驱动的药物发现
1.1 团队开发的FP-GNN算法与FP-BERT预训练模型算法属于领域内首创,其综合预测准确度达到了细分领域顶尖水平,超越了近3年来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发表的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预测偏差大的问题,甚至在较小的数据量情况下,预测精度与可靠性依旧卓越;
1.2 团队开发的综合AI智药云计算平台面向抗病毒、抗癌、抗疟等多种药物发现场景,共包含 8,439,243 条训练数据 ,训练出 1434 个靶标模型 ,特异性针对 75 种疾病,包含靶标发现、虚拟筛选、药物重定向、先导化合物优化、成药性预测等多个模块,无论是训练数据、靶标模型还是所针对的疾病种类,均远超业内具有代表性的腾讯云深智药平台。
##### 2.厚植新冠药物基础研究,让AI制药清晰可依
###### 2.1 阐明新冠病毒的感染机制
2.1.1 阐明omicron BA.5 和 BA.2.75通过增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依赖性以进入细胞的结构可塑性,为开发广谱抗新冠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2.1.2 使⽤蛋⽩质-蛋⽩质对接、蛋⽩质结构图(PSG)和分⼦模拟⽅法研究了野生型、Omicron亚变体BA.2.75和BA.5之间的结合变异;
2.1.3 发现刺突(S)蛋白正在经历结构调整,以有效结合hACE2(⼈⾎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进⽽增加进⼊宿主细胞的机会
######2.2 揭示了新冠病毒的潜在抑制剂
2.2.1 通过对天然化合物的超大规模筛选和自由能计算,揭示了SARS-CoV-2受体结合域(RBD)的潜在抑制剂;
2.2.2 采用基于结构的方法靶向SARS-CoV-2重组变体(Deltacron)的RBD,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确定4个命中点(hits)为潜在的先导分子。
##### 3.药物理性设计,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
###### 3.1 发现并开发一种抗新冠病毒防治潜在药物莱素理,进入临床申报阶段
(截止2022年12月29日,80家中国AI药企中,有14家成功将管线推进至临床阶段,作为一个实验室“小作坊”本科生团队,我们的计算及理论支持使得盛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那前17%)
3.1.1 与广东盛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关,采用新冠感染VeroE6细胞预测模型和Mpro蛋白预测模型对美国FDA批准的天然来源药物进行融合预测和一致性打分
3.1.2 委托广东省疾控中心和公共卫生研究院在生物安全P4实验室进行新冠活病毒抑制实验,发现并开发了一种抗新冠病毒防治潜在药物莱素理(SARS-CoV-2: EC50=0.5 μM, CC50=210.6 μM)
3.1.3 获得中国、欧盟、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国专利授权(归属合作方)。莱素理已被开发成2号超声雾化吸入剂和3号针剂,均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在申请临床试验。
3.1.4 靶标结合测试结果表明, 莱素理(LeSoleil)是多靶点协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
3.1.5 得到国内外多家媒体,如美国彭博社,的广泛报道
###### 3.2.理性设计CDK9/PARP1双靶点的苯酞嗪酮类衍生物,首次发现First-in-Class的CDK9/PARP1的双靶点抑制剂;3.2.理性设计CDK9/PARP1双靶点的苯酞嗪酮类衍生物,首次发现First-in-Class的CDK9/PARP1的双靶点抑制剂;
3.2.1.采用多靶标分子的定向生成模型生成的SCUTSerI-3、SCUTSerI-6及SCUTSerII-4对CDK9和PARP1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3.2.2.证实基于RetroCL生成模型的多靶点药物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还使我们首次发现First-in-Class的CDK9/PARP1的双靶点抑制剂。
### 项目成果:
#### 现有成果:
1.**共产出10篇SCI论文**(详见附录,新增4篇),当前最高影响因子13.994,当前总影响因子46.4,已发表7篇论文中6篇为一区一作/共一,其中3篇为TOP期刊。团队成员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SCI JCR Q1,TOP期刊,IF=13.994)、Food Chemistry 杂志( SCI JCR Q1,TOP期刊,IF=9.231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SCI JCR Q1,TOP期刊,IF= 7.088)、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SCI JCR Q1,IF=5.988)、Journal of Biomolecular structure & Dynamics(SCI JCR Q1,IF=5.235)、Molecules(SCI JCR Q2,IF=4.927)和 MedComm-Future Medicine(Wiley、DOAJ等收录的新刊)等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参与作者发表论文7篇,另有3篇文章分别投稿到Nature Communications(SCI JCR Q1,TOP期刊,IF=17.694)、Journal of Cheminformatics(SCI JCR Q1,IF=8.489)、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SCI JCR Q1,TOP期刊,IF= 7.088)等3本国际期刊。
**2.受理国家发明专利2件;**
**3.授权软件著作权6件(新增2件)。**
##### 即将取得的成果:
1.新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件**;
##### 半年内将取得的成果:
1.新发表/录用3-4篇SCI,则将总计发表10-11篇SCI,总影响因子达到80-94
2.新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件,新授权1项专利,则总将受理3件专利,其中1件授权;
3.新授权软件著作权2件,则总将授权8件软著
### 专家推荐:
1.**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吴清平**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罗成**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暨南大学科技处处长**高昊**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纳米化学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陈填烽**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和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华南)研究院课题组长**陈铁根**
6.**英国皇家化学会“地平线奖”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以及“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领军人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佳海**
7.**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者、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副院长**卢宇靖**
8.**广东省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协会**
### 商业合作:
1.广州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内最大制药企业,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332),4000万)
2.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13)
3.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321)
4.广东盛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挑战杯全国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