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通过实地调研和定量研究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问题。项目组走访调查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市生态补偿的实施;运用条件估值法处理1200个样本的问卷,得到代表性受益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居民对丹江口及上游水质保护的支付意愿。研究为建立水源区-受水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定量依据,对实现“清水北调,南北共利”具有实际意义,对生态补偿理论研究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本作品通过实地调研,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定量研究了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问题。首先,在阅读大量生态补偿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中国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实地走访政府部门和基层农户,调查了解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市生态补偿实施情况和存在困难。最后,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条件估值法,通过两次共1200个样本的问卷调查,测算了中线工程代表性受益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居民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质保护的支付意愿(即愿意接受的上涨幅度),得出其平均支付意愿在0.30-0.80元/吨之间,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平均支付意愿与居民对当地水资源短缺的认知程度、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以及职业稳定性等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本研究为建立水源区-受水区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区域差异性补偿标准提供了定量依据,对实现“清水北调,南北共利”的国家目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对发展生态补偿(或生态服务付费)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省赛特等奖
1、论文《生态服务付费国外理论研究进展》于2011年4月被《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接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核心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论文《中国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于2011年4月被《陕西农业科学》接受。(陕西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