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 优秀作品>>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女娲的神话本源及其在后世作品中的形象嬗变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小类:
数理
简介:

论文选取一个典型的神话原型“女娲”为对象,对其文学演化历史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梳理。本文旨在探讨女娲最初的原始形象以及该形象与后世作者、时代观念融合而产生的嬗变,分别从上古、中古、近古以来三个阶段的代表性材料中分析女娲形象发生与演变的文化足迹。 女娲的形象作为一种原型,被用来描摹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传递社会信息,她的形象嬗变是不同时期社会观念、文学职能、文化风尚、个体与集体思想的投射。

详细介绍:

在理性文化、技术文明日益强势的时代,我们的精神归宿、情感家园非但未能更加美好,反而日呈衰象。作为现代人精神自疗的手段之一,神话需要更多的关注,种族记忆更待适时唤醒。作为爱的精神、拯救的力量存在的女娲,是我们既不应该更无法忽略的美丽存在,此即探讨其本源与嬗变的主要意义所在。作为古老的神话人物之一,女娲化生之母、补天之神的功绩让后世崇敬爱戴,其神秘的由来与作为更让人猜测、联想、发挥不已,引发丰富的传说与创作。在秦汉前后的文献典籍里,女娲已经遍布足迹。经过不断的阐释发挥,除化生万物、补缀苍天外,更与伏羲发生联系,兼有阴阳合和、媒通情感的神职,神职泛化、形象美化、细节深化、神性人化是近古以前女娲形象的嬗变特征。而自近古以来,女娲形象更加彰显,在其神话事迹的启示下,以《封神演义》、《红楼梦》、《故事新编•补天》、《仙剑奇侠传》等为代表,将她纳入各自的价值思考,充当多种象征,从至高无上的主流话语、为世所弃的女性价值、走向幻灭的情爱文明到求异图新的现代理解,随着文化感悟的深入,女娲的命运越来越发人深省,形象更加重要,使之无愧成为中国文学形象长廊中最具象征意蕴的原型之一。早期女神的独立性和至高无上的特性已经在各国各地区的神话史上得到了证实,在远古原始时期,女神一直占据着绝对的崇拜优势。虽然奴隶封建社会以父权君权全面压制了女神崇拜,但这种信仰在人的思维中沉淀了下来,最终转化为集体无意识顽强地存留至今。而女神所表现出来的仁慈、宽容和疗救庇护的特征代表了人类早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态度,并且由此衍生出一种注重和谐和包容的世界观。在中国,也就是以厚德载物为核心的母性情感价值。女娲的形象作为一种原型,成为作家手中内涵深厚的题材,作品不会脱离女娲的本源形象——女神。按照同构联系不断演化出来的传说和作品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精神流变的反映,是作者遭遇、思想结构、思维层次的窗口。女娲被用来描摹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传递社会信息,她的形象嬗变是不同时期社会观念、文学职能、文化风尚、个体与集体思想的投射。女娲时代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但每一代华夏文人都想用笔墨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女娲。总体上看,她在早期是大地始祖,是妻子,是母亲,是女神,具有中华民族的积极民族精神:奉献、善良、聪慧等,直至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原型;然而越到后期,女娲就越个性化,甚至愈加悲剧化,承载着作者的独立思考价值与对历史文化宿命的感悟。另外一层意义是,我们需要铭记,在这个西方神话扑面而来的时代,我们有自己的神话,自己的女神。

获奖情况: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三等奖
校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