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索之路 > 教育资源与教育成就的关系分析 ——海尼曼·洛克斯莱效应的一个中国解释
教育资源与教育成就的关系分析 ——海尼曼·洛克斯莱效应的一个中国解释
33经管学院
作品介绍

作者:赵淳、石宇洋、田海廷、刁帅子  经管学院

指导教师:高峰  经管学院

 

关键词:家庭资本 教育资源 教育成就 海尼曼·洛克斯莱效应

 

摘要

海尼曼·洛克斯莱效应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学校因素能比家庭因素更好地预测学生教育成就。但导致这一效应的原因暂无定论。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分类,文章提出了“主导性——辅助性”教育资源模型。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和2015年数据建构结构方程模型,从而证明了家庭资本购买的学校外教育资源对教育成就无明显帮助。文章指出,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校外教育资源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获取校外教育资源成为家庭寻求教育补偿的一种方法。这一机制有助于抑制教育不平等现象,但可能导致教育竞争的低龄化。

 

研究背景与价值

    社会再生产在教育方面表现为:在子女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会充分动用其家庭资本就教育资源的采买进行竞争,以求有助于子女取得更高的教育成就。海尼曼·洛克斯莱效应指出:在发达国家中,家庭资本可以直接对子女教育成就产生影响,且解释力更强;而在发展中国家,学校教育对子女教育成就的解释力更强。但在中国,简单地套用现有教育模型将无法完全解读社会教育现状,因此学术界目前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家庭资本对子女教育成就的影响方式。由此,笔者进行了此研究。

    该研究的价值在于系统地分析了教育资源的获得学生的教育成就的影响和家庭资本在教育体制内进行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对理解我国社会现状和政策制定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研究结论

    本文以教育资源为切入点,通过对其分类,提出了“主导性——辅助性”教育资源模型,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及2015年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而发现:家庭资本对教育最初阶段的学校资源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在进入学校之后无法进一步参与主导性教育资源(即高质量师资、对学生关注度等资源)的采买,从而证明了家庭资本购买的学校外教育资源对教育成就无明显作用,论证了我国的一元化教育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早期已经形成的个体教育不公平现象。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校外教育资源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即家庭会在学校教育不足(客观上或自认为)的时候去寻求校外教育资源。这一机制有助于抑制教育不平等现象,但可能导致教育竞争的低龄化。由此,我们推测出中国学生的教育获得机制(见图2),也为海尼曼·洛克斯莱效应提供了一个中国解释。

图1 “主导性——辅助性”教育资源模型

图2 中国的个体教育获得机制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  登录后可以发言~
全部评论
主办方
承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