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索之路 > 厌抑流俗——“汉代今古文学”观念的建构与演变
厌抑流俗——“汉代今古文学”观念的建构与演变
34人文学院
作品介绍

作者:姓名 贝承熙 所属院系 人文学院历史系

指导老师:姓名 彭林 所属院系 人文学院历史系

 

关键词:今古学;今古文;经学史;观念史;常州学派

 

摘要

本项目试图论证而今众多经学史著作中,以重义理、法孔子为特征的今文学派与以重训诂、法周公的古文学派划分在汉代本不存在,这一观念的形成是一种被逐渐建构而成的过程。因此,将从东汉经学之争、唐宋注疏的今古学观念、清代常州学派的今古文学建构、清末今古文学的完成建构四个部分对这一过程进行考察,最终从观念史角度对“汉代今古文学”被建构的过程进行梳理,阐释历代经学家层累建构这一观念的目的所在。

 

章节安排

笔者分为“明大体”“考源流”“辨学术”三个步骤进行论述。其中,首要澄清汉代“今古学”以及“今古文”的概念究竟是所指为何,此一问题不澄清,则一切观念史的梳理皆将成为空中楼阁。本文的第一、第二章便完成了这一工作,重新回顾汉代“今古学”与“今古文”最初的内涵与外延分别是什么。

随后,笔者将“考镜源流”,考察“今古学”、“今古文”的观念在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何种沿革,以及这一沿革出于什么原因以及思想背景。本文的第三章便初步完成了这一工作,研究从魏晋到唐宋的学者是否对这两组概念产生了误解。而一般而言,学者都会将“近代今古文学”追溯到晚清的常州学派,本文的第四、五、六章便考察了常州学派学者建构“今古学”与“今古文”的始末。

而在最后,笔者则将重新回顾近代以来的经学史写作。笔者认为,在澄清了“今古学”、“今古文”概念的建构与沿革过程后,近代今古文学派建构自身“今古文学”观的始末便将无所遁形,本文的第七、八章便完成了这一任务。

 

学术成果

本项目致力于写作《今古学史》一书,全书预计完成13万字,目前已完成10万字左右初稿。本作已经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进行签约,预计在2021年10月前后出版。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  登录后可以发言~
全部评论
主办方
承办方